
詩歌往往比小說更精煉,如同電影與電視劇相比更能薈萃精華。
讀古詩時第一遍可能尚有云霧,但三四五六遍讀下來至少也能明其大概。但余秀華的詩不一樣。她的詩跳躍,抽象,耐人尋味。往往是眼過了嘴過了可是心里還沒摸著道兒,不知道這一句表達什么意思,就算苦苦鉆研也很難弄清。但是正如聽不懂外語歌的意思也能體會到美感,我們能很輕易地從余秀華的詩里感受到美。
作品與作者本人的聯系無法分割。
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農村面積遠遠大于城市,農民的人數也遠遠多于市民。我也是農村的一份子,有我自己的“漢江”和“橫店村”,可是我卻沒有余秀華這樣的胸懷和心境。究其緣由,大概是把眼睛和心用到不值得的地方去了。
一個人生于果核,可她卻攥取了整個世界,因為她眼界開闊。很難想象每天割草喂豬挨打搖晃的生活帶給一個女人的除了麻木還有什么,但余秀華給了我們答案。
她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心里裝著荒原,眼里盛著月光。寂寥的秋日是她的,清冷的黑夜也是她的。當我們被困于磚墻壘砌的豪華城堡,余秀華卻獨自在寬廣無垠的天地放浪形骸。一個人,你盡可庸俗地說她丑陋,說她放蕩,但卻無法拿起利刃傷害到她的內心,只因其太過純凈和剛強。
我想,每個人都有渴望愛的本能和獲得愛的權利。但有很多人,在尚未張開羽翅之前就被折斷了翅膀,被過早送進了婚姻的牢籠。
都是籠子,憑什么任別人打造?
如果運氣好嫁給一個好人還則罷了,可偏偏是嫁給了一個不知疼愛她的人。他抓起她的頭磕在墻上,像心跳的聲音。她摔倒了等不到一個攙扶,只有掛在嘴角永恒不變的一抹笑。“你是殘疾人,他不敢撞你的。”“如果我死了怎么辦?”他被問得沒有了下文,但只怕心里早有答案:死了,就死了。反正他有新的女人。
出名后她第一件事是給他買一棟房子,以此為自己贖身。這婚姻也太不堅固了,這男人也太好滿足了,真是惡心啊。
要換了別人,主角恐怕還未放光就已消逝。畢竟活著要承受的太多。但正如她所說,穿梭在人群中她怎么也放不下那個拿來盛錢的碗,聽到嘲笑,她站不穩也不要再柱著拐杖。
余秀華是一顆野草,疾風里最硬的草,茅坑旁最臭的草。但她從來都把自己當做一朵花,一條在微風里擺蕩的裙子。
你怎么對待自己,這個世界就怎么對待你。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但是余秀華告訴我們,詩不遠,詩就在你的身邊。
搖搖晃晃的人間(余秀華詩選)讀書賞析 讀后感 第(2)篇作者1976年生,面容蒼老,更像是67年的。從詩里能看出橫店村的殘疾人生活艱辛。她的詩主題多關于她的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
編輯說她會紅是因為這個詩壇缺少她這樣的詩人。別人都穿戴整齊、涂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
在我看來,她筆下的景物特別像莫奈的油畫,很有點浪漫主義的調調,但她敘述的故事總是讓人很心塞。
羅胖說優秀的詩人都邏輯混亂,不同意,詩歌誠然不好懂,那是因為隱藏了更深的邏輯。這也是詩的魅力所在。你可以反復讀,細細品味,猜測,這個過程很有意思。如果詩是非a則b,c那么b這樣的東西,還有什么意境。
推薦喜歡詩的人讀濟慈。
晚安
搖搖晃晃的人間(余秀華詩選)讀書賞析 讀后感 第(3)篇是被“大半個中國”帶到這里的。搖搖晃晃的女人,寫著搖搖晃晃的詩,匍匐在搖搖晃晃的人間。
“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涂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
磕磕絆絆地讀著搖搖晃晃的詩。總是習慣在叛逆的文字中尋找傳統的美感。